【項目簡介】
中國民族器樂及其經典曲目是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餘年的發展進程中,深刻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情感和智慧。優秀的民族器樂傳承者,必須同時具備高水準的演奏水平和優秀的教學能力,堅定的文化自信,以及執著不懈、傳播優秀音樂文化的信念與行動。
香港城市中樂團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立項資助,在2025年8月至2026年2月開展《百年中樂——民族器樂演奏人才培訓》項目。
本項目匯集了一批新中國第三代優秀的中樂演奏家及教育家,他(她)們都曾經直接師承於新中國第一代及第二代中樂大師,大多也正步入古稀之年,肩負著承上啓下的使命及責任,也面臨著傳承中樂的緊迫感。
在此背景下,本項目旨在通過難得的面授指導,傳承民族器樂經典曲目的演奏和教學方法,構建民族音樂審美,培養一批具有藝術廣度和深度的高水平民族器樂演奏及教育人才。
【導師陣容】
程秀榮
項目總策劃/二胡導師/室內樂導師
程秀榮為經驗豐富的指揮家和著名的胡琴演奏家,現為香港城市中樂團藝術總監、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名譽理事及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名譽理事,並任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客座教授,歷任福建歌舞劇院民族樂隊首席、香港中樂團二胡署理 / 助理首席等。
程氏自小熱愛音樂,從少年時代就活躍在各種文藝舞台上。早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福建藝術專科學校和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在夏飛雲、何佔豪、胡延仲和林華等教授的指導下,悉心鑽研作曲及指揮理論。在演奏上師從陳學成、蕭白鏞、閔惠芬、許講德等名師,博取眾家所長,自成一格。
程氏於1976年開始其專業二胡演奏事業,自1980年曾多次在大型音樂比賽中名列前茅,包括1982年國家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民族樂器獨奏比賽中榮獲優秀表演獎(最高獎)。2005年受邀在北京音樂廳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舉行「程秀榮二胡交響演奏會」,成為該交響樂團建團六十七年來首位全場合作的二胡演奏家,獲得空前成功和極大回響以及中國報界及音樂界的高度評價,音樂會現場實況錄影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成專題節目在音樂頻道上播放。
尤其近三十餘年來,程氏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廣州珠江交響樂團(原廣州珠影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台灣國樂團(原台灣藝專實驗國樂團)、上海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澳門中樂團、廣東民族樂團、汕頭愛樂交響樂團等多個著名樂團合作演出,廣受推崇,演奏足跡遍及國內和港澳台地區、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法國、英國、紐西蘭等地。
詹永明
竹笛導師
詹永明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吹管教研室主任,新加坡華樂總會理事、新加坡笛子學會長,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華樂系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副會長,趙松庭笛子藝術研究會榮譽會長等職。詹永明是當今笛壇傑出代表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他在國際國內的音樂比賽中頻頻獲獎,並赴世界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及講學,足跡遍及亞、非、歐、美各國,被人們譽為「神奇的魔笛」,更被《華盛頓郵報》稱為「當今傑出的演奏家」。
1991 年作為首位大陸傑出人士民樂演奏家訪問台灣,為推動兩岸的笛子藝術演奏與教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穿透海峽的第一聲笛音」。1988 年首批評定為中國國家一級演奏員,1991 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 年移居新加坡任教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2004 年應聘為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至今。幾十年來在科研與學術上取得豐碩的成果,出版專著作及笛子教材數十冊,創作演奏大量竹笛作品錄制唱片並榮獲第三屆中國金唱片最佳演奏獎及入圍台灣金鼎獎等,為中國、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笛子演奏與教學人才。他的事跡被收錄《世界當代名人錄》、《中國當代文藝名人錄》、《中國音樂家辭典》等。
吳曉紅
古箏導師
吳曉紅是著名古箏演奏家,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2001 年先後創辦吳曉紅古箏藝術學院、吳曉紅古箏藝術團及香港兒童古箏團並擔任音樂總監,連續多年獲得優秀導師獎,亦曾任教於多間大學及音樂事務處。她師承饒寧新、項斯華、高自成及陳蕾士等多位不同派別名師,集各家之長,演奏風格溫婉細膩,技巧全面,富音樂感染力。
吳氏為香港首位與國際唱片公司合作之古箏演奏家,近年由索尼音樂娛樂(香港)有限公司發行全新個人精選集;1996 年由 BMG (HK) 發行、與上海交響樂團及上海民族樂團合作之個人專輯《梁祝》,高踞香港電台第四台古典唱片暢銷榜第三位,成為亞太地區最高銷量唱片之一;1998年與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及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合作出版之《孟姜女》,世界首演古箏協奏曲《孟姜女》及《小河淌水》;2001年由龍音製作有限公司發行全新與電腦 MIDI 合作個人古箏新音樂專輯《紅葉》,其中《滄浪秋吟》一曲由蘇州電視台拍攝成音樂電視 (MTV),並獲得中國多個電視文藝比賽一等獎。
吳氏每年均參與本港及海外多項表演活動,曾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及香港城市中樂團在回歸及國慶的慶典演出中合作,先後多次出訪美國、英國、日本、台灣、中國內地、葡萄牙、莫斯科、澳洲等二十多個地區演出。她在 2003 年應邀擔任香港電台第四台駐台演奏家;又分別於 2005 年及 2006 年獲選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之「龍笛鳳簫箏雅韻」大埔文娛中心及高山劇場駐場藝術家;2011年再度為由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之「南蓮園池中樂系列」中演出兩場「優雅與激情傳統與現代」吳曉紅古箏演奏會;亦曾在無線電視多部劇集中擔任古箏獨奏,包括《金枝欲孽》、《宮心計》、《蒲松齡》等。
【學員代表】
王雲飛 二胡
中國海洋大學藝術系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弓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二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二胡碩士。曾獲「金蘆笙」中國民族器樂比賽二胡專業組金獎、山東省高校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一名等獎項。主持完成多項課題及發表學術論文,舉辦學術講座、教學公開課及獨奏音樂會,錄制出版演奏專輯三張,編創出版《胡琴重奏曲集》(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指導學生獲「小金鐘」比賽最高獎新星獎,多名學生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高校碩士研究生。演出足跡遍布歐、美、亞多個國家,演奏及教學成效曾在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中國音樂報、華音網、河北日報、大眾閱讀報等媒體報道。
孫明浩 竹笛
博士,青年笛簫演奏家,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講師,廣州管樂學會副會長、非遺「竹笛藝術」中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教育發展聯盟理事、廣州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廣東音樂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曾入選文化和旅遊部第八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教育教學成果展、獲第二、三屆中國竹笛邀請賽專業組金獎、第二屆「松庭杯」全國竹笛邀請賽專業組金獎等10余項國家級專業賽事大獎;主演全國首部情景器樂劇《揚帆大灣夢》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台藝術作品展演;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等省部級課題4項;發表北大核心等期刊論文10余篇;創作、改編作品10余首,指導學生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賽事獲獎20余項;多次獲評「廣東省優秀音樂家」「羊城優秀音樂家」等榮譽稱號。
盧耀波 竹笛
二級演奏員,上海音樂學院博士(在讀),陝西省京劇院項目創研部部長,首屆中國民樂優秀青年人才,陝西省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陝西省文旅廳專家庫專家成員,陝西音協笛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文旅部「百年百項」創作計劃、國家藝術基金、陝西省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獲得者,師從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導師詹永明教授,曾隨著名竹笛演奏家馬迪、張延武、劉懷琪先生學習。原創作品《祁連音畫》《雲韶》等由央視展播並被多家出版社收錄發行,曾獲國際國內演奏創作多項榮譽並多次舉辦個人專場音樂會,出版個人作品集及相關唱片。
龔偉健 竹笛
中國香港青年笛簫演奏家,現為上海音樂學院竹笛博士在讀,浙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趙松庭笛子藝術專業委員會港澳榮耀理事。龔氏為香港中樂團「樂融榮」項目個人專場音樂會獲得者; 上海音樂學院優秀學生「音才助飛」個人專場音樂會獲得者; 香港藝術發展局項目竹笛套曲《香江印象》個人專場音樂會獲得者。 龔氏的原創作品包括:《香江印象-維港風情》和《銅鑼灣隨想》等。
龔氏師從著名笛子教育家、演奏家、博士生導師詹永明教授,2020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竹笛碩士研究生。龔氏為各項不同竹笛比賽金獎得主,常在大型音樂藝術節上亮相,與知名樂團合作演出,參與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當代音樂周、上海國際藝術節及上海新年音樂會等,廣受好評。
郭虹希 竹笛
青年笛簫演奏家,2023年成為詹永明教授首位上海音樂學院台灣地區博士生,2017-2019曾為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梆笛演奏員;現為嘉義民族管弦樂團藝術指導,曾多次與海峽兩岸知名樂團合作演出,擔任協奏、領奏,台北市國樂團、桃園市國樂團、新竹青年國樂團、嘉義民族管弦樂團、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宜蘭聚樂坊、新加坡回響吹打團等;為《楚頌-竹笛與民族管弦樂團》首吹者、原創作品為《申城印象》《九尾降世-緣起》《蘭之韻》《南島嶼印象》,2024、2025皆在兩岸與新加坡首演亮相。
潘勇剛 竹笛
山東濰坊人,指揮博士、竹笛碩士,山東理工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理工大學齊風韶韻民族樂團常任指揮,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理事。
本碩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民樂系,為該院首位推薦免試的竹笛碩士研究生,師從郝益軍教授。博士畢業於俄羅斯國立專業藝術學院歌劇和交響樂指揮系。指揮先後師從楊又青、溫鋒超、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Политиков、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Яку́пов等教授。
獲首屆「國韻杯」民族器樂藝術展演職業成年組「民樂之星」、山東省第八屆高校音樂舞蹈專業師生基本功展示活動教師組二等獎、第四屆「金蘆笙」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吹管類銀獎、首屆北京竹笛邀請賽金獎、「上海之春」首屆全國竹笛邀請賽銀獎等。指導樂團獲山東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器樂)一等獎、首屆山東省大學生校園藝術節器樂專項展示活動優秀樂團獎二等獎,本人獲「優秀實踐教學成果獎」。在《音樂與表演(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樂器》等刊物撰寫發表多篇論文。曾在山東藝術學院、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等單位從事教學及演出工作。近年來指揮學校樂團承擔了由教育部等三部委主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省內巡演及校內外等重要展演活動。
陳天姿 古箏
香港土生土長的青年音樂家,現為天樂音樂學院及天樂古箏藝術團之創辦人及藝術總監,亦為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古箏及箜篌樂師。她先後獲取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士(一級榮譽)學位及音樂碩士(優異)學位,隨著名古箏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許菱子教授主修古箏。年幼時跟隨劉衡老師及吳曉紅老師學習,及後得到著名古箏演奏家周望、孫文妍、王中山、滕春江等教授悉心指導,另隨多位名師習蝶式箏、箜篌、古琴、潮州音樂、鋼琴等。
陳氏於國際比賽屢獲殊榮,包括第三屆「敦煌杯」中國古箏藝術菁英展演職業青年組銅獎、第四屆國際古箏比賽青年專業組金獎、第七屆深圳「芳吟杯」古箏比賽專業組一等獎等,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電台「樂壇新秀」,參與香港電台的錄音和電視拍攝工作。
陳氏曾參與過百場公開演出活動,曾舉辦《天箏元韻》、《箏游列國》、《萬壑箏流》、《絲路箏情》古箏音樂會,曾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邀請舉辦音樂顯才華系列《天樂姿音—陳天姿古箏音樂會》,另入選香港中樂團「樂·融·榮」計劃舉辦《天樂 - 陳天姿古箏音樂會》,全院滿座,亦先後於2016及2018年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其演奏獲得外界高度贊賞。她任教逾十年,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多間中小學,其學生於海內外的國際比賽獲獎無數,曾榮獲多項優秀教師獎。另外,她曾於香港電台第四台主持《下一站四台》中《中樂縱橫談》環節,介紹及推廣中國音樂。同時,她熱衷於音樂藝術研究,曾舉辦講座音樂會,撰寫多篇論文,並刊登於學術論文期刊。近年創辦天樂音樂學院及天樂古箏藝術團,致力於音樂教學與表演藝術工作,其宗旨是希望透過教學及實踐宣揚音樂藝術,鼓勵藝術創作與傳承。
孫瑋祺 阮
生於香港,9歲開始學阮,師從楊倚靜老師,後跟隨阮演奏家崔燦老師繼續深造。201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本科,成為阮專業第一位香港學生。2020年再以優異成績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阮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阮演奏家、教育家徐陽教授。
在校期間,連年獲得《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並多次參與院、系舉辦的重大藝術交流與演出活動,包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彈撥藝術節」、「胡琴藝術節」、「北京⻘年藝術節」等。孫氏分別於2022年及2023年成功舉辦個人音樂會。
曾在各重大⺠族器樂比賽中獲獎,包括在第二屆全國阮咸藝術展演中取得金獎、在第六十七屆香港學校音樂節—香港電台第四台中國樂器獎學金中獲得亞軍等。
曾跟隨蘇州⺠族管弦樂團、澳門中樂團、中央音樂學院⺠族管弦樂團、中央音樂學院阮族樂團、香港⻘年中樂團等到世界各地演出。
曾任中央音樂學院⺠族管弦樂團阮聲部首席及中央音樂學院「高參小」項目指導教師,並於2020年及2021年獲公派赴美國巴德音樂學院任阮專業教學助教。
【節目預告】
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節目及表演者的權利。
【入場方式】
掃碼登記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