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逸夫國際會議中心音樂廳內絲竹聲聲,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資助項目「百年中樂——民族器樂演奏人才培訓」開幕交流演奏會圓滿舉行。
這場中樂盛會,不僅是對中國傳統音樂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對老一輩民族音樂家藝術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音樂會以學員們的二胡齊奏《良宵》拉開序幕,劉天華先生的經典作品在年輕演奏家們的弓弦間流淌出別樣韻味。隨後的竹笛獨奏《小鳥天堂》由學員孫明浩改編並演繹,靈動旋律彷彿讓聽眾置身鳥語花香的自然勝境。
(二胡學員齊奏)
學員代表陳天姿帶來的古箏獨奏《蕣》動靜交錯,孫瑋祺帶來的中阮獨奏《綻放》層層遞進,展現了民族樂器在現代音樂語境下的無限可能。學員王雲飛的二胡獨奏《燭影搖紅》對劉天華先生作品細膩情感的表達展現了相當高的水準。
(學員獨奏)
竹笛四重奏《梧影婆娑》由原創作者盧耀波攜龔偉健、郭虹希、潘勇剛等學員共同呈現,悅耳旋律配上重奏和聲,為傳統民樂增添了新穎色彩。
(竹笛學員重奏)
演奏會在導師們的精彩演繹中達到高潮。香港古箏演奏家吳曉紅以典雅細膩的《高山流水》和《寒鴉戲水》展現傳統箏曲的韻味;二胡大家程秀榮攜學員深情演繹《豫北敘事曲》,以精湛的運弓技巧展現北方音樂藝術的精髓,獨奏《二泉映月》如泣如訴,以其聲腔化的處理傾訴飽滿的情感。
(二胡導師程秀榮獨奏)
竹笛大師詹永明獨奏《幽蘭逢春》,以細膩的氣息控制和圓潤的音色,將蘭花的清雅高潔娓娓道來;攜三位學員合作演繹《婺江歡歌》,以歡快的吐音技巧和跳躍的節奏,生動展現了笛藝的獨特魅力。
(竹笛導師詹永明獨奏)
音樂會的壓軸曲目是全體二胡學員共同演繹的《紅旗渠水繞太行》,這首由閔惠芬先生改編的經典作品,以激昂的旋律和飽滿的熱情,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台上數代音樂人同台獻藝的場景,正是對中國民樂薪火相傳的最好詮釋。
(參演學員與導師、嘉賓合影留念)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這場融合傳統與現代、教學與演出的音樂盛宴圓滿落幕。
這場音樂會不僅是技藝的展示,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從劉天華到閔惠芬,從經典名曲到現代創作,觀眾們跟隨音樂穿越百年時光,感受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
這是一個精彩的開始!相信在國家藝術基金和各方單位的支持下,「百年中樂——民族器樂演奏人才培訓」項目必會結出豐碩的成果,將原汁原味的傳統中樂經典傳承給年輕一代的中樂演奏者及教育者們,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